金鱼便便是什么样的?
“便”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意思很多,有“大便”“小便”“粪”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这几个词的含义有了区分,但“便”字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在生物学界和医学领域里通常把人的粪便叫做“便”(bio-feces),把其他动物的粪便都叫做“便”(dietary feces),而把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组成的腐生菌群的粪便叫作“菌屎”或“真菌屎”。 根据定义就可以知道,鱼的粪便本来应该叫“鱼便”,但这并不是正确的称谓,因为鱼便并不只有鱼才含有,很多水生动物都会排出类似的物质,所以正确的称谓应该是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当然这样称并不准确,因为这些动物排出的不是单纯的水生有机物质组成的排泄物,其中也有来自食物的碳氢化合物。 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鱼类会产出不同的粪便,这跟它们的食物组成、胃肠功能有关。以昆虫为食的鱼类肠道里的微生物会把大分子的纤维分解成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质供鱼类吸收利用,这些微生物也会利用这些可溶性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进行繁殖。当这些微生物被消化液杀死后,残骸就从消化道里排出到了水中,形成了“粪-尿混合物质”(fecal urine mixture)。 一些吃鱼的动物如虾、蟹等,它们吃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经口摄入的粪便成分与人的粪便类似,含较多纤维素,因而能够被直接溶解于水,形成“粪粒”(fecal pellet),这种粪粒的大小跟颗粒形状可以根据它们的摄食种类而有所变化。 而肉食性的鱼类由于消化道里缺乏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它们消化的粪便中就不含有纤维素,而是以分子量较小的不溶于水的含氮有机物为主,这样的“软便”(soft stool)容易粘附在动物肠道壁的上皮细胞表面,从而被吸收到血液里,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最后以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